上周收到一条读者私信:“老张,都说牛市来了,可我一买券商就套,追AI又怕站岗,到底该买啥啊?” 这问题简直戳中散户命门——牛市里最痛苦的,不是踏空,而是满仓跑不赢大盘。2023年我也吃过这亏,重仓传统蓝筹结果被科技股甩开30%收益。
但今年不一样了。结合政策风向和资金动向,三个被低估的方向正悄悄蓄力,尤其第三个,连机构都在偷偷建仓……
一、券商股:别只盯着“牛市旗手”标签
券商确实是牛市急先锋,但2025年的玩法变了。过去闭眼买中信证券就能躺赢,现在得看两条硬指标:
- 投行储备项目:比如全面注册制后,IPO储备量大的券商(如中金公司)更吃香;
- 量化交易占比:华泰证券的涨乐财富通去年量化接口调用量翻倍,这类券商的佣金收入更稳。
个人操作:上周我调仓换到东方财富,逻辑很简单——它的天天基金平台绑定了80后基民,牛市基民狂欢时,销售佣金比股票佣金更暴利。
二、聚变能源:比AI更凶悍的“新叙事”
7月中国聚变能源公司挂牌时,多数人还当概念炒作。但仔细看细节:
- 央企牵头+民企配套:东方电气搞反应堆,久盛电气做超导材料,产业链已具雏形;
- 中美军备式研发:美国今年聚变投资增200%,我国第三代装置“CFETR”2026年运行,进度紧咬。
记住这个规律:牛市中,新产业从“讲故事”到“算业绩”的跨越期,涨幅最猛(参考2021年光伏)。现在聚变股就像2019年的宁德时代——技术突破的新闻每出一个,股价就窜一截。
三、消费电子:位置低+政策王炸
消费电子?老股民可能撇嘴:“手机都卖不动了!” 但注意两个信号:
- 苹果Vision Pro国产化:立讯精密拿下70%代工份额,苹果供应链转移的受益者;
- 以旧换新政策加码:财政补贴瞄准AI PC和VR设备,换机潮可能提前半年。
最让我心动的是估值反差:部分龙头股PE才20倍,但订单增速回到30%以上。比如水晶光电,AR镜头产能被字节Pico包圆了,但股价还在年线附近磨蹭。
关键操作:什么时候下手最安全?
牛市初期最怕两件事:买错股,买错时。我的土办法是“三击确认”:
- 板块突破120日线(聚变能源7月已实现);
- 龙头股量能≥5日均量2倍(如东方电气7月22日放量涨停);
- 机构研报突然密集覆盖(某消费电子股两周内被5家券商评级“买入”)。
血泪教训:2023年新能源反弹时,我没等“三击”凑齐就冲进去,结果吃了个20%回调。牛市不是撒网捕鱼,得等鱼群跳出水面的瞬间再出手。
最后说句真心话
牛市里90%的焦虑,都来自“怕错过”的心魔。但数据很残酷:上轮牛市(2019-2021),散户平均收益27%,远低于指数涨幅——因为频繁换仓、追涨杀跌。
真正能躺赢的,永远是“买对方向+拿得住”的人。就像我师傅死磕光伏4年,中间波动40%也不下车,最终吃下500%涨幅。如果你拿不准这三方向哪个能赢,不如各配30%仓位,留10%现金应对黑天鹅。剩下的,交给时间发酵。
(附个提醒:8月半年报密集披露,小心业绩暴雷股!具体排查清单我放在评论区置顶,自取哈~)
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牛市持仓策略,抽三条深度分析!